【新时代的中国:山西新转型 共享新未来】临汾 华人“老家”唱响文旅新歌
陶寺观象台,这里升起中国早期文明的第一轮朝阳。
曲村天马遗址车马坑,比西安兵马俑早600年。
永和黄河乾坤湾“龙行天下”。
临汾因地处汾水之滨而得名,是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之一,也是最具人文体验和历史价值的旅游城市。
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,抓一把泥土就能攥出文明的汁液。10万年前的“丁村人”在汾河两岸劳动、生息、繁衍;5000年前,帝尧在此开启了华夏文明之门;2600年前,晋国在这里兴盛,成就霸业,曲村天马遗址车马坑两次被评为“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”,比西安兵马俑早600年;明代洪洞大槐树18次官方移民堪称“世界移民之最”,现在,全世界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大槐树移民后裔,只要提起洪洞大槐树,人们总会自豪而深情地说:“那是我的老家。”
在这块美丽的土地上,大自然的鬼斧神工,造就了壮丽的山川名胜。临汾为“黄河板块”核心区,黄河上两大精品景点均在临汾。壶口瀑布是黄河最美、最惊心动魄的地方,著名交响乐《黄河大合唱》诞生在壶口岸畔,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勇往直前,到壶口听母亲河最美的心跳成为亿万华夏儿女的心愿。黄河乾坤湾为全国干流河道上最密集、最完整、规模最大的蛇曲群,黄河在这里放慢了脚步,深情地扭动着身姿,呈现出7个“S”型奇妙之弯,形成天然的龙的图形,展现了母亲河最为温婉多情、宁静从容的姿容,在这里,人们可领略到山与水、天与地、动与静、曲与直、雄壮与柔美、粗犷与细腻交相辉映的大气和谐之美。
近年来,临汾人民改革创新、奋发有为,全力打造文化旅游战略性支柱产业,争当全省转型发展“排头兵”,文化旅游业呈现出强劲发展势头。高水平承办了2018年山西省旅游发展大会,举全市之力实施了“百项文旅活动”和“百项提升工程”,扩大了“中国根·黄河魂”旅游主题影响力,推出一批特色鲜明、高品质的“旅游+文化”创新项目,带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,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。
如今的平阳大地,全域旅游强劲发力,文旅融合风生水起。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景区成功晋升国家5A级旅游景区,成为临汾递给全世界的一张靓丽名片;“平阳麻笺”获得重生,“南宣北麻”市场比肩,昔日皇宫用纸进入寻常百姓家;沿黄扶贫旅游公路建设如火如荼,将成为“最美黄河景观风情线”;临汾市博物馆3000余件珍贵文物首次亮相,3D全息技术、VR技术等科技手段让文物活了起来;曲沃县荣获“中国最美乡村休闲旅游名县”等20多张“国字号”名片,襄汾打造最初“中国”研学旅行第一县,全国首家以乡村为元素的动感光影秀点亮安泽,洪洞广胜寺飞虹塔成功认证“世界最高多彩琉璃塔”,陶寺遗址综合展示中心正在建设……文化旅游产业大发展成为临汾经济发展新引擎,去年,全市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31%;今年春节期间,全市接待游客195.55万人次,同比增长57.19%,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52.8%。
临汾市加强对外经济文化合作交流,努力打造新优势、培育新动能、树立新形象。世界大河文明国际旅游论坛会址与秘书处落户临汾,使临汾以崭新的形象走上国际舞台,成为举世瞩目的大河文明旅游目的地;我国现存最早最全的大藏经《赵城金藏》复制工程全面铺开,为深度融入“一带一路”架起文化交流之桥;加强与京津冀、环渤海、黄河金三角、关中平原城市群等区域交流合作,积极开拓欧洲、美洲、东盟市场,加快与澳大利亚杰拉尔顿市、美国核桃市的友好城市建设,加快培育跨境电商和外贸综合服务企业,承载着“中国制造”的中欧班列开行常态化,构建起更高层次对外开放新高地。
临汾自古为开放之地,高耸入云的大中楼四面镌刻着“东临雷霍、西控河汾、南通秦蜀、北达幽并”,新时代的临汾人民将以更加博大的胸怀拥抱世界。
所有旅行都是出发,到了临汾咱是回家。
来吧!踏上探秘最初“中国”之旅
千年中国看北京,五千年“中国”看临汾。
陶寺遗址位于临汾市襄汾县城东北7.5公里处。“陶寺是尧的都城”这一定论公诸于世后,陶寺遗址成为举世瞩目的地方,吸引国内外游客纷纷踏上探秘最初“中国”之旅。
陶寺遗址发掘出中国史前功能区划最完备的都城,面积280万平方米,相当于4个紫禁城面积。
一大批包括陶器、彩绘、木器、玉石礼器、铜铃、朱书文字等珍贵文物的相继出土,经测定距今4300多年,震惊了世界。彩绘龙盘对应了《竹书纪年》的记载,使中华民族“龙的传人”言之有据。朱书扁壶“文、尧”二字是目前考古发现最早的汉字。铜铃、容器口沿、齿轮形器、环、蟾蜍等5件铜器构成中国史前最丰富的红铜铸造礼乐铜器群,证明在帝尧时期已掌握复合范铸造工艺。出土的“圭表”是我国古代度量日影长度的一种天文仪器,证明“中国”的最初含义是“在由圭表测定的地中或中土所建之都、所立之国”,破译了最初“中国”的密码。
陶寺观象台比英国的“巨石阵”早400多年,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古老的观象台。在复原的陶寺观象台,人们可以通过柱子间缝隙,观看正东方向塔儿山山脊线上日出,分辨农时节令,体验观象台的神奇,沐浴中国早期文明的第一轮朝阳。
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举办的“山西·陶寺遗址发掘成果新闻发布会”上郑重宣布,陶寺文明是多元一体中华文明的主脉;陶寺遗址在年代、地理位置以及它所反映的文明程度等方面都与尧都相当契合,是实证5000年中华文明历程的重要支点,是中国正式踏入文明社会的界碑石。
大槐树下是“老家”
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景区晋升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,让全世界亿万古槐后裔为之欣喜。
洪洞大槐树移民是世界移民史上一个重大历史事件。从战乱中诞生的明王朝为巩固政权、发展生产,从明洪武初年至永乐十五年,在洪洞广济寺大槐树下设局驻员,历时50载,移民18次,人数近百万,迁民分布全国18个省500余个县,其声势之大、范围之广,堪称旷古绝今。
不是快乐的离开,注定是痛苦的迁徙。古代没有发达的交通、便利的互联网和可视电话,父母兄弟在朝廷命令下,被强制离开故土。未来在哪里,不知道;目的地在何处,也不知道。回首翘望的大槐树成为“老家”的标志,600多年来,“问我祖先在何处,山西洪洞大槐树”的童谣在无数个家庭一代一代口口相传,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厚重的亲情文化和独具特色的“根祖文化”,于是回洪洞“老家”祭祖,成了亿万大槐树移民后裔最好的“止痛药”。
走进国家5A级旅游景区大槐树寻根祭祖园,享受的是回家的热情接待和亲情呵护。在这里,古老的大槐树诉说着岁月的沧桑,规模宏大的祭祖堂供奉着1230个移民先祖姓氏牌。景区风景如画,小桥流水、亭台楼阁、人文雕塑,步随景移,既有先祖筚路蓝缕的创业故事,又有当年移民情景再现表演。大槐树下,结识的是乡亲,听到的是乡音,脚踩的是乡土,感受的是传承600年不变的家风和生活“密码”。
大槐树“老家”,一个沉重的、刻骨铭心的记忆,一个令无数人共鸣、向往的地方。无论你在天涯海角,来洪洞大槐树“老家”寻根祭祖,从此身心安顿,岁月静好。
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
联合国档案记录着这样一件事:中华人民共和国临汾市公厕项目被评为迪拜国际最佳范例奖“全球十佳”,这是联合国十几年来颁发的首个公厕类国际大奖。
近年来,临汾市城市建设品位大提升,建成了全省面积最大、环境最美的汾河景区和拥湖发展的涝洰河公园等,荣获“山西省园林城市”称号;全市建成旅游厕所500多座,成为城市文明的亮丽窗口;在全省率先实现纯电动公交车全覆盖,进入绿色公交出行新时代;公路、高铁、航空“三位一体”立体交通网络,让百姓出行更便捷。
今年,临汾市以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目标,大力开展文旅融合年、深化改革年、项目建设年、旅游促销年、品质提升年“五个年”活动,推动全市旅游高质量发展。重点围绕“根祖文化”“黄河文化”“太行文化”三张王牌,挖掘特色文化资源,丰富旅游产品文化内涵,全面提升文旅产品市场竞争力。高标准制定沿黄现代农业文化旅游带总体规划,推动沿黄旅游开发项目早日落地,建设黄河文化公园;重点实施通用机场、特色小镇、绿色康养、全域旅游等一批重点文旅项目建设,加快推进壶口瀑布、云丘山、尧庙·华门3个景区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和乾坤湾、中镇霍山·七里峪等7个景区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创建。
以建设生态宜居城市为目标,继续围绕“建设新城、改造老城、提升东城、绿色绕城”发展思路,市区启动实施35项城建项目,重点推进道路、游园、公园等绿化建设项目,提升城市整体功能,加快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步伐,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。( 李宏伟 李虎威 吕桂明)
来源:山西日报